志愿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志愿的顺序和优先级 :
第一志愿:通常是申请者最希望被录取或获得的学校或职位,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作为备选选择,通常是在第一志愿无法实现时考虑的。
志愿填报单位的变化 :
老高考:以“院校”为单位,考生选择心仪的院校后在该院校下选择专业。
新高考:部分省份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填报模式,考生需要具体到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进行填报。
选考科目要求与院校专业组 :
老高考:选考科目要求较为宽泛。
新高考:增加了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需要关注每个专业的选科要求。
录取批次与投档方式的变化 :
老高考:通常分为多个批次进行录取。
新高考:录取批次合并,例如将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
投档原则 :
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保护高分考生利益。
顺序志愿:遵循“志愿优先,按分排序”的原则,强调志愿顺序性。
志愿数量 :
平行志愿:在一个志愿批次中,考生可以填报多所相对平行的院校。
顺序志愿:考生需要明确排列出对院校的选择顺序。
志愿类型 :
单志愿:只能填报一个院校志愿。
平行志愿:可以在一个批次中填报多个平行院校志愿。
征集志愿 :
征集志愿是在第一志愿录取工作结束后,针对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的。
梯度志愿与平行志愿 :
梯度志愿:遵循“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
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
新高考下的专业选择 :
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科目,但一些专业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有明确的要求。
以上是志愿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