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处理辞退福利有明确的规定,即在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的同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以下是具体的会计处理步骤:
确认辞退福利
企业需要遵循准则,首先将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记为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处理上,应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这个做法基于被辞退员工不再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所有辞退福利应在满足负债确认条件的当期直接计入费用,不计入资产成本。
计提辞退补偿费用
企业已经制订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计提满足辞退条件的车间员工的辞退补偿费用5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辞退补偿50,000。
分期支付辞退福利的现值计算
在分期支付辞退福利的现值计算中,首先要确定折现率。企业应选择恰当的折现率,通常可参考资产负债表日与辞退福利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若有更具相关性的市场利率信息,也能作为确定折现率的依据。
确定好折现率后,接下来要计算每期支付金额的现值。根据选定的折现率,将未来各期需支付的辞退福利金额按照复利现值公式$P = F / (1 + r)^n$进行折现。其中,$P$代表现值,$F$为未来某期的支付金额,$r$是折现率,$n$则为距离当前的期数。
账务处理
当确认辞退福利时,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借方计入管理费用(辞退福利总现值)和未确认融资费用(未来支付金额与现值的差额),贷方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未来需支付的辞退福利总额)。
在各期支付时,也有明确的账务操作。支付款项时,借方为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贷方为银行存款。同时,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为财务费用。
预计接受辞退职工的数量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有关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预计接受辞退的职工数量可以根据最可能发生的数量确定,也可以按照发生概率计算确定。
辞退福利的计量
辞退福利应根据职工有无选择权而处理方式不同:
职工无选择权,就是企业决定辞退的,那就根据辞退计划上约定的辞退人数和补偿金额,实际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有选择权,就是企业提出鼓励措施,给自愿离职的职工提供补偿,就要根据预计将会接受裁减的人数,计提预计支付的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时间和折现
如果辞退福利在报告期期末后12个月内完全支付的,按短期薪酬来处理,就正常支付。
如果辞退福利在报告期期末后12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要适用于长期职工福利的规定来处理,就是要对拟支付的辞退福利选择适当的折现率,按现值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注意事项
在生效日期前,应当停止发放福利。
应当及时将辞退的福利及其他相关待费用记入费用账户。
对于暂时无法发放的福利,应当将其记入专用账户。
此次辞退后,应当对福利的支出进行调整。
为避免潜在的资产或债务风险,应当定期审核福利账务,以确保账务处理准确无误。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正确处理新会计准则下的辞退福利,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