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慧聊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会计法关于工资的规定主要涉及工资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规定:
工资的定义和组成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全额支付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津贴、补偿金等。
工资计算的基本要素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加班费等是工资计算的基本要素。
工资计算方法
计时工资:根据职工出勤天数、缺勤天数和每人的工资标准计算。
计件工资:根据产量记录和计件单价计算。
加班工资:根据加班时间、工资率及规定计算,平时加班为工资的150%,双休日为200%,法定节假日为300%。
其他工资组成:包括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和补贴等。
工资的会计科目
工资属于“应付职工薪酬”这一会计科目,企业需要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工资计算的步骤
确定基本工资、计算加班工资、计算应发工资、计算实发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等步骤。
工资的支付和记录
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计提社保和公积金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其他应付款-养老保险、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上交社保和个税时,借:其他应付款-养老保险、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这些规定确保了工资的准确计算、记录和报告,符合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的要求。具体计算方式可能因地区、行业和公司的具体规定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