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挖掘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大专在读是可以考管理会计师初级的,初级证书主要面向中基层从业者和大学在校生,学员在接受相应培训、参加并通过由中总协主持的管理会计师专业能力考试后,可取得相应级别管理会计师证书。
财务思维与业务思维的三大区别
1.财务思维重短期,业务思维重长期
如果画一个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现金流的话,任何一个业务、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S形,一开始现金流为负,慢慢减少亏损,然后损益平衡,然后开始赚钱。有的企业是小S,有的是中S,有的是大S。好比不同的物种生长周期不一样。
大S的极致是亚马逊,连续15年亏损,资本市场还不离不弃,这和贝索斯的超强能力、魅力、说服力分不开。大部分时候,资本市场没有这么宽容仁慈,很多上市公司都被追逐短期利益的资本市场所绑架,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总量最大化VS效率最大化
财务追求比率(效率)最大化,业务追求总量最大化。如果把一个企业的活动分成简单的两块,一块生产制造,一块营销销售,做出来,卖出去。生产制造效率最大化是好事,但是营销销售效率最大化后,当每千元广告投入利润、人均利润等效率指标最大化的时候,公司的总利润没有得到最大化,因为所有的投入在遵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总利润最大化的那一点必定发生在效率指标最大化之后。
3.决策的相关成本原则
业务思维遵循决策的相关成本原则。所谓相关成本就是这项成本会随着你的决策的变化而变化,相反,不随这个决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对于这个决策来讲就是不相关的成本。而财务思维在决策时考虑了不相关的成本,比如沉没成本,还有不该分摊的固定成本。
我们财务与业务相背离,相冲突,往往就是两方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不同导致。财务要按照准则、税法来处理业务关系,业务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种种变通。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业务部门都熟悉准则和税法条文,所以只有我们财务自己去更多的了解当事的业务,了解公司整体运营,了解整个行业的特点及公司所处的位置,才能在两者的权衡中,找到一个合适点。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业务和财务相融合,提高企业财务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