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本营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新高考改革自2019年启动以来,全国多省逐步推进,2025年将全面实施。主要改动如下:
一、考试科目与模式
取消文理分科
全国统一实行"3+1+2"模式:
"3"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满分150分/科;
"1" :物理或历史二选一,满分100分/科;
"2"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选二,满分100分/科。
学科组合灵活性提升
学生可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
部分省份(如上海、浙江)实行"3+3"模式,允许考生在物理/历史外再选1门科目。
二、成绩呈现方式
等级赋分制
原始分按比例转换为等级分,避免因科目难度差异导致分数不公;
例如:原始分600分考生,若某科目等级分对应80分,则赋分后总成绩为600+80=680分。
考试内容调整
数学增加难度,可能恢复至6道解答题(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
语文阅读题可能增加与课本结合的题目(如名著理解、古文翻译);
英语听力时长35分钟,题型多样化(选择、记录、转述等)。
三、录取方式
"两依据、一参考"模式
除统一高考成绩外,高校还需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涵盖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6方面。
分类考试与综合评价结合
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
本科录取分为物理/历史类别,专业录取时再结合专业需求。
四、其他重要变化
数学题型调整
2025年可能增加1道填空题和1道解答题,减少1道多选题;
解答题分值可能调整为13-17分/题。
志愿填报改革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考生可填报"专业+院校"组合;
综合评价结果在高校录取中占比提高。
五、意义与影响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打破传统文理限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科;
提升教育质量 :强化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考查,推动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
以上改革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